《当今奇人周兴和》励志小说连载之三 ● 饥饿寒冷童年梦

兴和至今也记得,这年冬天特别冷。

那一天,放了学的小兴和背着书篼,又冷又饿地从毛公乡小学出来,艰难地爬上了回家的那条山道。他已一天没吃东西了,肚皮早就饿得贴着脊梁骨了。爬上一个小山坡,他眼睛发黑腿脚沉重,一路不断扶着路边的小树,好不容易才爬到了山顶上。

1599824792_fe39143dff3c42760aa4b85194dda7de

云帐铅灰,风寒露冷。

路湿苔滑,下了几级坡坎,他脚下一滑,险些摔倒。那条每天都要走过的林间小路,今天似乎变得特别漫长,好像没有了尽头。实在走不动了,他只好抱着书篼,在一个避风的凹地坐了下来,昏昏沉沉靠在一棵树干上歇息。天色昏暗,四处阴森森的,路上已经没有了行人,只有刺骨的寒风呜呜地吹着,像有人在他耳边凄凄哭泣——是的,最近生产队里老是死人,经常都有大人小孩这样哭泣。

1599824793_a3a8cfe84b691353291abf047965da10

良久,他抬头朝山下望去,只见荒草摇曳,雾霭弥漫,稀落的树丛间,掩映着几块高低错落的薄田瘦土。隆冬时节,草黄山瘦,田野杂芜,一派萧条的景象。原本该是社员们收工后吃饭时间了,然而一座座低矮的草房中,没有人声狗吠,没有一户人家房顶在冒炊烟。

兴和那时虽然还小,但他也知道,解放没几年,这里也和全国一样,农村开始了合作化运动。先是办了初级社,然后是办高级社,到后来,又办起了人民公社,全体村民都将土地归公,所有牲口和农具也集中到了生产队。每天天不亮,上工的钟声一响,几百号人就大呼隆集体上工;到天色晚了,这才打钟收工回来。

1958年,也就是兴和5岁那年,人民公社成立后,为了早日实现共产主义,家家户户连菜刀铁锅也收归公有,由生产队办起了公共食堂。到了吃饭时间,大人小孩就欢天喜地拿个大碗到食堂去开饭。

1599824793_27be758ed56d5de857f03d7e53fe6b66

刚开始,人民公社提出的口号是:“敞开肚皮吃,甩开膀子干”。食堂里大锅的菜,大甑的饭,真是让社员们敞开肚皮吃,吃得大家眉开眼笑。然而好景不长,大概过了不到两个月,上头又掀起了“大办钢铁”运动,提出要“超英赶美,十五年超过英国”。这样,农村的壮汉大嫂们又被抽到公社“钢铁厂”大办钢铁去了,队里就留下些老弱病残,田里的庄稼无人种,地里的粮食无人收,连埋在坡上的红苕也无人挖出来。

兴和还记得,就在这一年,无数的男女像疯了一样在对面山上打洞刨坑挖铁矿,砍了满山遍野的树木炼钢铁。一只大风箱,几根吹火筒,再用泥砖砌个“小高炉”,打着火把燃起火堆,烟熏火燎不分昼夜烧铁矿。到最来,这些人却一哄而散,只在山坡上丢下几坨咬不烂啃不动的狗屎铁,在荒草丛中日晒雨淋做着辛酸苦涩的梦。

神圣的科学殿堂,实在是容不得半点虚伪的亵渎。

由于坐吃山空,加上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,到第二年,在极度缺粮僧多粥少的境况下,要维持公共食堂的运转就日益艰难了。刚开始,公社领导还提出了“忙时吃干,闲时吃稀”、“粮食不够瓜菜代”的吃粮方针。到后来,这个方针也不灵了,无论闲时忙时,吃稀吃干都不可能,社员们连吃瓜菜活命也不可能了。饥饿到了极点的村民,不管是树皮草根,甚至“观音土”,只要能填肚皮的东西都往嘴里塞。

那几年,兴和他们生产队,以及附近所有的生产队,都不断在死人。据说有个队人死得太多,连埋葬死人时竟找不到几个有劳力的人来抬!他们共同的死因只有一个:饥饿。

周兴和同母异父的大哥叫王志发,由于长年饥饿营养奇缺,得了水肿病,全身浮肿,两条腿肿得流黄水,到后来连路也走不动了。那一天,到了公共食堂“开饭”时间,他一步一歇,拄着两根竹棒到食堂去“开饭”。可走到半路,实在走不动了,想停在一个土坡下歇口气。当人们发现他时,他眼睛死闭,再也叫不醒他,就这样被活活饿死了!这个王志发,死时还是个小伙子,年仅26岁。

兴和这个年龄的小孩子,似乎稍微好一点,按当时生产队定下的规矩,他吃的是“甲等饭”。所谓“甲等饭”,就是一小碗不到20粒米、外加红苕藤红萝卜做成的“饭”。但,这对正长身体的孩子来说,无疑是杯水车薪,无非是让这些小孩子吊口气罢了。

就在几天前,同村一个只有三四岁、名叫“王毛弟”的崽娃,因为实在太饿了,就去石坝水沟边捡一种叫“山螺丝”的蜗牛吃。不知这个王毛弟捡吃了多少“山螺丝”,吃后是又吐又泻发高烧。那时农村人得了病是上不起医院的。大人见此情形也束手无策,除了在坡上扯把草药煎水给他喝,惟有的办法就是拖。拖了几天,这个崽娃就拖死了。大人哭了一场,用草席一裹,掩埋了事。

饿、饿、饿,小兴和与村上所有的人一样,天天都在饥饿中捱着难熬的时光。

寒风依然呜呜吹着,暮色渐渐浓了起来。兴和的目光从远处收了回来,落在半山腰上一堆新鲜的黄土上——难道,今天生产队又死了人么?想到这里,他不由得打了个寒颤。

不行,无论如何都要走回家去!

天上飘起了雪雨。他扶着树干站了起来,感到很冷很冷,不由得又裹了裹破烂单薄的衣裳。此情此景,不但想起了躺在田角边饿死了的大哥,还突然想起前不久看到的一本连环画上的故事来。

他记得,这本连环画的名字叫住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。书上的那个小女孩是个外国小孩子,她在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除夕之夜,光着脚穿着单薄的衣裳在街上卖火柴。因为一根火柴都没卖出去,她不敢回家,回家后怕被她的爸爸打。她的家,也像自己的家一样,挡不住风也挡不住雪。夜深了,天更冷了,小女孩躲在一个避风的墙角里,她快要冻僵时,划燃了一根火柴取暖;她快要冻死时,又划燃一根火柴。天亮后,人们发现这小女孩小手里拿着一束燃烧过的火柴,已经被活活冻死,被漫天的大雪掩埋了!

年幼的兴和看完这个故事后,他很难过很辛酸。有一阵,他总是在想:这是一个多么可爱又可怜的小女孩呀,为什么这个世界上那么多有钱的人,就没有一个善良的人来买几根小女孩的火柴呢?为什么穷人的孩子在大雪天就不能有双鞋子穿呢?他们家和自己的家一样,为什么就不能有一间能够遮风避雪的房子呢?……

是的,人的一生,刻在童年心底里的痕迹最深。或许,周兴和幼年时的这些遭遇,对他后来豪爽侠义,热衷于扶贫济困救灾救难,有着深刻的影响吧!

天就要黑了,小兴和挪动沉重的双脚,沿着那条湿滑的小路,一步一步向山下走去——他不能像故事里的那个小女孩,在这无人知晓的地方饿死冻死。他要回家去,家里毕竟还有一堆柴草,会给他带来一丝温暖。

后来兴和长大后,再看到这本书时,他知道了写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这个故事的作家叫安徒生,是个丹麦人。(作者:舒德骑)

转自:TNT新闻网 原文链接:http://news.tntpapers.com/news/gundong/1809.html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